欧盟正在谈判一项《人工智能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法律,旨在根据人工智能对个人、社会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对其进行监管。
然而,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忽视了一个重大的环境风险:在日常活动中使用人工智能可能会增加能源消耗。如果不承认这一风险,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加剧气候紧急情况。
人工智能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气候行动、提高能源网效率、气候变化预测建模或监测气候条约的强大工具。但运行人工智能所需的基础设施是能源和资源密集型的。“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例如OpenAI的GPT-3(一种流行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需要大量电力来为数据中心供电,然后需要大量水来冷却。
事实上,人工智能对环境影响的真实规模可能被低估,特别是如果我们只关注其基础设施的直接碳足迹。如今,人工智能几乎渗透到我们数字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更有效地开发、营销和交付产品、内容和服务,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搜索、购物、社交和组织日常生活的方式。
当我们需要积极减少能源消耗时,这些变化对我们的总能源消耗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是否会支持我们做出更多对气候有利的选择。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活动和行为来间接改变我们使用的能源量,例如,通过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或用数字工具替代物理地图等模拟工具。然而,如果便利和降低成本仅仅刺激对更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事情可能会适得其反。这被称为“反弹效应”,当反弹效应大于节能时,就会导致整体能源使用量增加。人工智能是否会导致更多或更少的能源消耗将取决于我们如何适应使用它。
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控制供暖和电器来提高能源效率。据估计,智能供暖系统可减少约5%的燃气消耗。家庭能源管理和自动化甚至可以减少家庭二氧化碳消耗量高达40%。
然而,更高效、更舒适的供暖房屋可以让人们更频繁地呆在家里开暖气。人们也可能对更温暖的房子和空间的预热有更高的舒适期望。一项关于智能家居的研究发现,人们购买和使用额外的智能设备是为了增强控制力和舒适度,而不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