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特种兵转向香港”“香港丝滑开户,全流程经验分享”“港元定存年利率最高10%,真香!”……当前,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赴港开户热”,不少网友看到相关发帖后颇为心动,去香港旅游的吴桐(化名)便是其中一位。然而,来到香港的银行网点后,使他震惊的不仅有定存利率,还有至少1小时的等候时间。
存款利率高是吸引投资者“赴港开户”的主要缘由。但记者调研发现,所谓的“高利率”往往都是银行为吸引新客户而推出的短期优惠。不少银行设置了“阶梯利率”,导致短期内储蓄利率较高,但拉长时间来看,长期储蓄利率实际上不升反降。此外,专家提醒,投资者需警惕汇率风险等,切勿盲目“上车”。
“赴港开户”热度高
“在小红书上搜香港攻略的时候,看到网友说那边的定存利率水平较高,需要的开户材料也不算麻烦,就打算旅游的时候顺便去开个户。”吴桐告诉记者,由于排队时间过长,最终自己放弃了在香港开户的想法。“都不是节假日,排队的人就超级多,有不少是从内地到香港开户的。建议还是得提前预约好再去。”他说。
相比于吴桐,王鑫(化名)则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成功在香港开了多个账户。“提前已经看了不少的帖子,所以准备的资料也挺充分,包括身份证、港澳通行证、过关小票、地址证明、薪资流水、银行卡消费流水和手机里的投资账户。”
王鑫表示,客户经理反复确认了资金来源、有无境外开户经历以及开户后的投资计划,在帮她存入100港元后,当场便办理激活了银行卡。“每家银行的审核标准都不一样,要求存入港元激活账户的金额也不一样,但人山人海的排队都是一样的。”
吴桐和王鑫的经历恰恰是当下“赴港开户热”的缩影。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开户人数日趋增多的同时,香港地区银行的开户条件也愈发严格。在此背景下,付费中介则在社交平台上活跃了起来。自称可为客户开通港户提供面签便利的中介人士小杨透露:“现在比年初开通港户的难度更大。主要是排队开户的人越来越多,给银行的运营管理造成了一定压力,所以银行会对客户进行筛选。比如,客户需要50万港元以上的现场存款、购买理财证明、地址证明、个人日常流水等。”
多为短期优惠
小杨告诉记者,所在公司与香港地区的多家银行具有战略合作,客户在缴纳2000至3000港元左右的费用后,中介可帮助客户与长期联系的银行客户经理预约面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开户成功率,也可以让客户能够“当天下户”,拿到银行卡。在被问及为何会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赴港开户”的理由时,存款利率高是多位受访者的一致回答。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杨前进告诉记者,在制度上港元和美元采取的是联系汇率,简单来说就是港元与美元挂钩。自从本轮美联储加息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多次上调了基准利率,而这也和国内市场的降息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内地投资者。
但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所谓的“高利率”往往都是银行推出的短期优惠,并非长期可持续。以渣打银行(香港)为例,该行正推出“高息马拉松活期存款”活动,宣称客户“可享高达6%存款年利率”。具体而言,即日起至10月31日客户开通该银行账户,自开户日起至优惠期结束日(2024年1月31日)期间,存款利率呈阶段式递增。而6%的存款年利率仅在第三阶段即2024年1月2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客户才能享有。
此外,中国银行(香港)所推出的特优人民币及外币定期存款优惠活动,宣称人民币定存年利率最高可达11%,美元定存年利率最高可达10%。然而,优惠利率仅为七天。此外,银行声明称每笔定期存款只可享此优惠一次,日后续期的利率将根据中银香港即时公布的为准。而该行目前推出的新资金特优定期存款,12个月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为4%。
警惕汇兑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储户需注意存储利率波动风险,部分香港银行给出的高息存款利率期限较短,主要是为了吸引新客户存款,年化后利率水平具有很高吸引力,而阶梯利率的设置导致短期内储蓄利率较高,而拉长时间来看,长期储蓄利率显著降低。
记者发现,内地部分银行的美元存款利率相比香港地区差异并不大。以北京银行为例,该行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可达5%,起存金额5000美元。而渣打银行优先理财客户新资金美元定存年利率最高可达4.8%,2年期美元定存年利率为4.0%。
此外,多位专家向记者强调了汇率风险,提醒投资者需关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以及美元的贬值情况。杨前进表示,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高利率环境能否持续有不确定因素,同时从中期来看,人民币波动预期也在减弱,赴港定存有汇率风险。此外,投资者也需考虑两地往返的路费等问题。
对于以开通港股或美股投资账户为目的而“赴港开户”的投资者,业内人士称,今年在政策上已出台相关港股、美股投资账户开通限制,主要出自于对跨境券商的合规性考量,部分券商也确实暂停了相关业务。无论是投资港股,还是投资美股,均存在一定风险。香港本身是开放型市场,受到资金、事件和政策的影响更为明显。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则提醒投资者,港股与美股的交易规则与A股市场具有差异,并不建议投资者盲目前往香港投资美股或港股。